“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记浦江创新论坛的青年科学家对话会

2021-06-30 17:15:11  来源:网络整理
 

  新华社上海6月3日电 题:“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记浦江创新论坛的青年科学家对话会

  新华社记者周琳、彭韵佳

  “年轻人的成长如何与国家需求对接?”“青年科学家怎么成为战略科学家?”3日,以“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年责任”为主题,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首次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对话会,吸引了与会代表的目光。

  科技部部长、两院院士等与多位青年科学家“面对面”,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带来了一场有价值的观点“碰撞”。

  “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

  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一场需要坚决打赢的攻坚战。那么,年轻人的追求该如何与国家需求做好对接?

  对此,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给出了答案:“作为青年人来说,要把个人在专业方面的追求和家国情怀结合。”这就需要年轻人做研究、做创新“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把问题导向、需求牵引作为己任,这也会促进个人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静研究水稻产量与抗病多年。“打好种业翻身第一仗就是要秉持坚定的信心。”在她看来,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但近年来,在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中,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创新性和突破性品种很少,这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做出突破。

  “在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历史中,国际上一些国家因为种种原因,一度中断研究,导致年轻研究人员队伍被解散、计划无以为继。”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马雄峰提出,我国量子领域的优势,离不开国家持之以恒的战略支持,青年要把握住机会,心无旁骛做科研,在擅长领域持续投入,把创新做到极致。

  把更多时间放在有价值的工作上

  新前沿技术、新研究业态不断涌现,对政策供给也提出了新需求。那么,青年科学家如何才能实现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奇慧的烦恼是“难以有效管理时间”。在她看来,在日常科研中,大量时间被花费在申请项目、填写表格上。

  “我知道不少青年科学家为了申请各类项目奖项,消磨了大量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徐冠华建议,要想办法让更多青年人把时间放在工作上。

  自立自强,需要年轻科研工作者走别人没有走过的创新道路。

  “面对新的颠覆性技术,为与不为都有风险。”以区块链为例,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龙凡认为,去中心化的特性导致其在金融领域应用时,会产生一些监管难题和风险。这就需要监管部门有制定规则的勇气、开拓政策的自信,避免削足适履。

  “我们用制度保障青年科学家专心做科研。”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寄语现场青年科学家,要自立自强,努力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高水平创新人才需要更加注重青年培养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科技计划实施的生力军。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超过60%的完成人年龄不足45岁。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其中需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靠年轻人,我们要在法律政策、服务支持等多方面创新,让中国科研工作者感觉到更温馨、更方便。”王志刚说,科技体制改革正不断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深化改革也继续进一步推进。

(编辑:互联网)
免责声明:人民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