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单边规模驱动时代结束了

2018-01-11 22:36:46  来源:未知
 
一场以规模支撑、创新驱动、品牌制胜、直击用户的多维竞争大战。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打响。只是一些家电厂商反应迟顿,没有感受到这种巨变。
  正所谓,不是规模化、低价战失效了,而是家电业的主导者更迭了。不只是在中国,即便是世界家电产业都在持续的变化了。
  以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变化为标志,倒逼家电厂商的市场竞争、产品创新、供应链整合,都在变化,才能顺应这个时代的变革。
  壹
  低价驱动、规模制胜,这是中国家电企业在过去30年间,于本土市场上从“一穷二白”起家后,快速追赶外资洋家电,并让曾经洋师傅败走麦城的重要手段。
  当然,无论大规模、还是低成本,均是依赖中国特有的人口红利、产业链集群等地缘和环境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成就中国家电的制造优势,庞大又空白的家庭家电拥有量则成为本土家电企业低价竞争的沃土。
  那个时候,中国家庭对于家电这种耐用消费品,处在一个“从无到有”的普及阶段,需求井喷、市场引爆。从而陆续催生海尔、美的、格力,以及TCL、长虹、海信等千亿巨头。
  同时,还在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多个大小家电领域,成就一批年销量1000万台以上的专业型巨头企业。一家家的千亿巨头、一家家的专业型龙头,共同构成了中国家电在世界舞台的力量。
  低成本的大规模化崛起,成就中国家电产业第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突破外资洋品牌品牌、技术和产品封锁的重要利器。可以这么说,当初如果没有规模化、低成本制胜,就不可能有中国家电产业的今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贰
  为什么宣称一年卖掉1000万台空调的TCL,在很多空调同行和消费者眼中,还只是一家二三线的小品牌,对于出货量普遍质疑?为什么今年营收刚突破100亿元的厨电企业方太,却成为公众眼中的高端首选品牌?发展不过10多年卡萨帝,成为中国家电可将博世西门子、三星、松下等外资洋品牌,轻松“踩在脚下”?
  这一系列现象充分表明,低价制胜、规模崛起早就不是主导家电产业的竞争要素。不是规模化对于中国家电企业,已经不再重要。只是,当前随着产业发展步入成熟期,整个家电产业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一的规模化扩张,升级到多维的技术化、品牌化、品质化和高端化新战役。
  简单来看,过去中国家庭对于家电的需求是“从无到有”,追求的是普及、快速拥有;当前中国家庭对于家电的需求则是“从有到好”追求的是享受、体验生活;这种需求心理的差异,带来的则是整个家电产业相关企业,竞争手段和商业模式必须转变。
  时光荏苒、时代更迭。当一切都在变化时,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创新性变化将成为永恒的主题。如果,继续拿着传统经济时代的竞争手段、商业模式,参与互联网时代的产业竞争,无疑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裸奔,永远找不到正确的出口。
  这几年来,以海尔、美的、海信、TCL为首的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或资本并购,或自主品牌体育营销,或全面深入的本土化经营,都是改变过去的规模化扩张思维,而是以精品化、品牌化和产品技术化为要素,进行商业竞争手段的重构。
  叁
  去低成本、大规模化,事关整个中国家电核心竞争力的再造与重构。也关系到另一个发展的新选择:即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这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家电企业一直在选择的出路。这也就带来了先是规模化做大,还是先以价值化做强两种路径的选择。
  当年,海尔、美的、格力应该算是先做大、再做强的代表,因为他们身处高度白热化的白电市场,全是欧美日韩等巨头,必须要以规模化立足,赢得市场主动权;而方太、卡萨帝则是选择先做强再做大的道路,因为高端市场是一个慢热型、深耕型领域,并不适应大干快上。
  如今,整个家电产业再次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不再是简单的做大与做强单一出路的选择,这就是传统时代的竞争思维,强调的是以大制胜、以强克敌;而是从终端智能化到平台生态化的打造,比拼的是企业对社会开放性资源的整合能力,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服务能力,对于自身的平台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再造。
  一切一切的变化都表明,无论是年收千亿家电大巨头,还是年收百万的家电商家夫妻店,墨守成规的发展,只有死路一条;不断探索,即便是百战百殆,最终也能杀出重围,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出路。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人民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