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推动下,以HEV、EV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入黄金期,电池企业作为相关产业链上的核心要素迎来高光时刻。
目前,国内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镁电池、锌电池、钠电池等新技术不断公布,同时,一些“老牌”电池也不甘寂寞,技术、工艺、应用场景不断升级。其中,以科力远为代表的镍氢电池企业亦在深耕HEV市场的同时,在储能、轨道交通、航空冷链等场景持续拓展,展示出不俗的竞争活力。
资料显示,镍氢电池最初是为航天设备提供动力,具有高安全、长寿命、宽温域、绿色环保等特点。搭载该类型动力电池的丰田混动汽车全球销量高达1800万辆,每10辆混动车就有7辆来自丰田,且电池零事故,可实现与整车同寿命。作为镍氢电池龙头企业,科力远打造了包括泡沫镍、极板和动力电池在内的完整HEV配套产业链,近年来随着产能释放迎来爆发,产品应用于国内近一半的混动新车上。
据了解,科力远在2021年完成了为期两年的扩产计划,产能由12万台套大幅提升至48万台套。随着产能瓶颈突破,HEV配套产业链的业绩贡献迅速提升。三季报显示,得益于主营业务增长,科力远在第三季度保持强劲增长,单季实现营收9.41亿元,同比增长18.46%;实现扣非净利1533.03万元,同比大增437%。
镍氢动力电池配套产业链作为科力远传统主营业务,将持续为公司发展贡献稳定动力,而颇具创新性的“镍氢、锂电混储数智能源系统”则引起储能市场对公司的关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资料显示,“镍氢、锂电混储数智能源系统”的混储模式可有效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由科力远基于集团资源创新研发,最大亮点是借助镍氢电池的高安全、高功率,实现对储能系统中锂电池的有效保护,从而大幅提升储能安全,延长系统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内的度电成本。
事实上,镍氢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应用已早有先例。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的团队为大规模可再生资源和存储应用而开发了一款镍氢电池,可广泛应用于光伏、风能、微电网、充电桩等场景。崔屹团队将在2021年建造存储容量为2兆瓦的试验装置,并计划到2022年将其容量扩展到20倍,目前已完成1.25亿美元A轮融资。而科力远的混储模式则巧妙地通过镍氢电池与锂电池的搭配,有效提升储能安全,市场空间充满想象。
此外,在轨道交通、航空冷链等行业,安全运营是最高要求,这也导致了相关行业在后备电源的选择上更加谨慎,同时又面临着传统铅酸和镍镉电池无法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课题。面对行业痛点,科力远镍氢电池凭借产品的安全、环保属性快速拓展市场,获客量和订单量持续增长,势头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科力远参与制定的《智能网联车载终端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要求》也于近日发布,未来将面向汽车行业全面推广。《要求》提出,电池作为e-call、T-box备电使用,最基本的应用是紧急呼叫功能,关乎生命安全,必须可在-30~85度宽温域内满足15分钟以上的通话功能,在极限车温下长期存储(3-10年)仍能支持15分钟通话功能。
《全球及中国镍氢电池行业专项深度调研及投资规划指导可行性预测报告(2021版)》指出,镍氢电池凭借其良好的可靠性、宽温特性以及长循环寿命等特点,被T-Box/E-Call制造商和车企所青睐。随着T-Box/E-Call的逐渐普及,作为其首选电源的镍氢电池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科力远基于突出的产品性能与品质,有望进一步拓展镍氢电池的应用场景。
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纯电为主、混动为辅、燃料电池为示范的格局逐步形成,为相关产业链带来较为确定的机会;轨道交通市场在“交通强国”“绿色交通”的发展战略驱动下保持高速发展;T-Box、EDR(俗称汽车“黑匣子”)等智能网联终端成为强制标准,科力远镍氢电池的产品价值突显,有望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丰富电池业务矩阵,实现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