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时代,“4P”当中的渠道,显得最为活跃,也最令人焦虑。其变化之快,让每一位营销人都不得不跑步前进。
瓷砖企业的销售渠道,基本上分为两类:出口和内销。
出口,曾经是国内建陶企业重要的一个渠道,高峰时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年出口瓷砖超10亿平方米,占到全行业的10%。自2016年起,量价齐跌,除个别专业外向型企业外,出口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已经仅仅是一个渠道补充,而非重点。
内销,才是瓷砖企业决胜的关键所在。内销又分为工程和零售两大通道。
工程渠道的利润非常微薄,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许多企业看重。再加上房地产商采购门槛很高,因此,能够与大型房地产商形成战略合作的企业,往往是行业一线品牌。
近年来,随着精装房时代的到来,工程渠道的采购量大幅攀升,在许多一二线城市已很难买到毛坯房,而那些工程渠道介入较早的企业,其战略合作加上经销商工程,占比在50%以上。
对于大多数购房者而言,精装房只是不得已而买之,自身并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在政府管控和房地产企业的利益驱使下,近两年,精装房的浪潮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漫延。
碧桂园旗下的家装品牌链家甚至喊出了“再造一个碧桂园”的口号,由此可见碧桂园在精装行业的野心;万科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万链家装,成立一年多,在北京装修市场的占有率就稳居第一;恒大则与数十家知名家装公司合作,提供拎抱式入住;绿地推出诚品家,同样瞄准精装房市场……
零售渠道的竞争最为激烈,但其市场份额可能只有50%左右。
过去,零售市场占比最大的渠道是传统建材批发市场,虽然业态较低,但却人气最旺,销售最好。随着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大型家居卖场的出现,瓷砖企业开始大举进驻这类综合型一站式家居卖场,卖场开到哪,品牌就跟到哪。
目前,东鹏、马可波罗、诺贝尔、蒙娜丽莎四大品牌位居两大卖场开店数量前列。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的陶瓷专业市场,开始以品牌销售中心和专卖店的方式出现,并强势崛起。
2018年,两大家居卖场先后迈入资本市场。1月,红星美凯龙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随后,居然之家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资本的介入,让大型渠道商的蓝图变得更为宏大而又迫切,未来,两大巨头都剑指千店目标。
在工程渠道上升、零售渠道下降,导致单店销值、赢利能力持续下滑的今天,家居卖场的扩张与终端店面的关店,就成了一对激烈的矛盾,令厂商难以化解。
捆在两大卖场“战车”上的品牌,随着新卖场的扩张,跟进还是放弃?还有许多城市以产业升级之名推出的诸多大型专业建材市场,是进入还是观望?这都非常考验厂商的眼光和对未来市场变化的精准预判。
全屋定制也来抢瓷砖行业传统零售市场的份额,索菲亚、尚品宅配等最早一批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推出全屋订制概念的家装企业,在掌握了海量的后台客户数据之后,开始向家居产业上下游延伸,介入瓷砖销售领域,或集采、或合作,进行强有力的交互与渗透。
零售市场的低迷,经销商面临的压力最大。省会、市级、县级、镇级,渠道一级级开发出来了,店面也建起来了,但进店买砖的消费者却越来越少了。从超级大店、旗舰店、专卖店、社区店、销售点,到省代、区代,再到分销、二级分销,可以说是渠道密如蛛网,可单店销售额的持续下滑却不可逆转。
面对消费需求的变化,经销商的转型已成必然。过去,经销商的重点在于开发渠道,获客促销,现在,有太多的渠道分流、甚至拦截了终端消费群体,因此,经销商不得不向家装公司、设计公司靠拢,或者自己直接成立类似的公司,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消费渠道的变化,让一批互联网家装公司快速崛起,齐家网、土巴兔、爱空间、有住、家装e站……风口来临,互联网家装泥沙俱下,2018年上半年,苹果装饰、一号家装网等家装公司终因各种原因关门跑路,留下一地鸡毛,让诸多业主、经销商、配料供应商、施工方欲哭无泪。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家装市场的泡沫仍在积聚,未来,还会有更多互联网家装公司继续跑路。
当然,互联网家装在利用大数据挖掘客户、创新服务、整合上下游资源等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刚需房、新装房和老一代的二次装修,互联网家装都拥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互联网家装必须经过残酷的洗牌,优胜劣汰,才能真正屹立于家装市场,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除此之外,经销商、家装公司、设计公司、工程公司等,都在探索家装行业的整装大包,这是当前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市场潮流。
当然还有电商,但大多数企业和经销商还处于试水与观望阶段,即便是销售额前三甲的天猫店,也基本上是线上引流,线下成交,对于瓷砖行业而言,电商在探索多年之后,仍然未能成为其主流渠道。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