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能真正落地的少之又少;与之相反的是,智能硬件产品却玩得风生水起,比如智能音箱、智能锁、陪伴机器人,甚至是家用电器智能化等。与此同时,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层出不穷。那为什么口号喊得最响的智能家居最后变成了为智能硬件做嫁衣?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缺乏创新:解决方案“标准化”发展
小编比对各个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后发现,各家所宣传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基本大同小异,比如子系统数量、多样化的智能家居功能、个性化的控制等,高度一致地实现了“标准化”发展,想从不同企业的应用中找出不同,其难度非常大。
换句话说,目前市面上我们看到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很多都是一窝蜂地跟风,能针对智能家居实际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企业着实不多。
但实际上,智能家居是个非常个性化的行业,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需求,对智能家居的需求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样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很难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没有全局观:以硬件布局方案
智能硬件的红火把智能家居的全局性给掩盖了,但为了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增加产品的亮点,不少智能硬件成了“全能神”,比如智能锁可以知道家庭成员出入情况,可以当做监控使用等;最为离谱的是智能音箱,简直就是智能家居的化身,支持家电控制、影音控制、室内感知、监控、对讲、购物等,其功能还随着时间的推移犹如黄河之水般滔滔不绝地涌现出来,几乎无所不能。
不过小编认为,这种基于智能硬件构建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需要依赖的是生态链,是一种硬件解决方案,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在没有全局观的情况下,智能硬件只能满足部分需求,应用再多都是制造商的想当然,或许连产品最为基本的安全、稳定、可靠都难以实现;另外智能硬件还需结合自身实力来发展,比如智能音箱的购物功能,亚马逊的产品之所以如此炫酷,是因为其背后有强大的电商平台,但全球能像亚马逊那样的平台一个巴掌可以数完,不是谁都可以玩得起的。
伪需求:应用难以切入痛点
伪需求,这是当下智能家居中颇被诟病的地方,许多应用被吐槽为制造商的闭门造车,比如冰箱自动识别里面有什么菜,要想凭这种功能就让消费者买单,用时尚的话说就是太年轻了;稍有经验的人都会问:这是有多懒,多久没有做菜了,需要冰箱告诉你它装着什么。再如机器人的陪伴功能,其充其量就是一个植入了语音智能的玩具,是无法取代长辈作为孩子的第一教育工作者角色,却被宣传为新时代保姆;且不说这类产品是否真的有用,就问设计者:您家的孩子用了吗?
目前智能家居的创新应用中,不排除有部分应用确实能减轻人工负担;但大部分却在实际应用中频繁地被吐槽,最终沦落为或玩具,或游戏机,或被遗忘,智能家居反而变成了居家智能化的负担。不得不说,能否切中刚需,才是智能家居能否发展的核心要点。
来源:a&s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