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家居行业几乎都会吹起一阵“涨价风”。受去年市场政策的影响,去年年底,市场上似乎已经出现了涨价的苗头。而今年行业是否会普调价格,价格上涨的诱因等成为了行业、消费者格外关心的问题。
“涨”声并非空穴来风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对家居建材行业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符合生产要求、适应市场政策成为了家具制造企业的必备条件,同时也将加速家具行业的深度洗牌。
“今年2月1日起,会有5%-8%的小幅度价格上调。”TATA木门副总经理张岩表示,这种涨幅与往年相比,还算平稳,而导致价格上调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原材料成本上涨、物流成本增加以及工艺设备的调整更新。
北京家具行业协会会长何法涧告诉记者,家居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常与上游原材料有着密切的关联。“特别是近年来,木材、钢材、海绵、皮革、胶粘剂乃至五金等原辅材料以及包装材料等价格全面上涨,交通运输成本也节节攀升。”何法涧表示,加上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都对家具制造业带来了直接影响。“在市场政策及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倒逼下,中国家具进入了洗牌时代。”他说,家具产业将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的升级和转型。
具体来说,今年木材仍然短缺,原木售价已经提升了5%-10%;国产人造板的价格也从2015年一路上涨,经历了多达4次的大幅度调价;家具产品所用的皮革,去年最大涨幅达到了历史最高点30%;纺织面料涨幅相对较小,约为5-10%;而涂料和胶粘剂的价格也上浮了5%-10%。
“更令企业头疼的是运输成本的上涨。”何法涧表示,受运输新政策的影响,据计算,在物流方面,运费单价或将上调33.6%左右。
在运输成本方面,TATA木门副总经理张岩深有感触。“TATA木门产品安装使用的胶,在物流运输方面就存在困扰。”他表示,单这一项原材料的运输,就令成本翻了将近3倍。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也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具产品价格的变动。
上涨的成本会否转嫁给消费者?
原辅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提高的背后,是各个企业成本的无限增加。而通常情况下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企业上涨的成本会不会从产品价格方面转嫁到自己身上。
“当前家居行业正处在向高附加值制造、智能制造的转型关键期,需要强大的资本积累来支持。”何法涧表示,虽然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转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若能合理、积极地进行协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价格上涨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影响。
事实上,每年进入到12月,家装行业通常都会出现涨价势头。据了解,近日多家家装公司对外发布了企业调价公函,将现有产品在原有价格基础上进行了小幅度上调,也有一些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
一装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涨价是必然的,装修环节的各个要素都在涨价,那么家装产品的价格自然也会相应上调。”而真正的价格调整一般会在十二月中下旬和元旦过后,对消费者来说,虽然整体价格稍有提升,但企业在政策影响之下,会积极更新、升级自有生产设备,将环保概念更多地应用到产品中,这样一来,消费者在家装过程中所使用的产品也会更加环保、安全。
有业内人士建议有装修计划的消费者,若想从容应对“涨势”,可以通过先缴纳定金的方式,提前锁定主材、家具的价格;同时在品牌的选择上,也要尽量选择有实力的大品牌,这样在后续的施工、售后服务方面也会更有保障。
除了价格方面,消费者也应适度关注家具产品的供货期。受去年相关政策影响,一些企业在供货期方面也存在“痛点”,市场上不乏“有钱却缺货”的声音。“去年新推出的肌肤系列产品生产周期是15天,加上物流时间,一般控制在25-35天到货。”TATA木门副总经理张岩表示,虽然企业的供货周期在去年受到了一些影响,但目前已基本回到正轨。
企业急需“破局”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处境,发掘自身痛点,才能“对症下药”,以新思路、新方法谋求新的出路。
“在成本上涨的大背景下,企业破局最简单的方法是随行就市。”北京家具协会会长何法涧说,在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企业应当从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找到解决对策。
生产方面,企业应当走精细化、智能化的路线,有效利用资源,改善质量。“智能制造是家具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何法涧告诉记者,家具制造业应当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脱胎换骨,慢慢成为一个智慧产业。而精益的生产改造能够帮助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的浪费,从而拉平成本上涨带来的冲击。
“企业的定位始终都是生产‘小而美’的产品。”TATA木门副总经理张岩说,企业定位虽然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在生产工艺上做了调整,未来产品将更加环保,细节也将做的更到位。
此外,优质完善的服务也是企业从大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之一。不少企业表示,产品的价值需要通过成功销售来实现,终端售价的上涨会与消费预期相背离,进而导致销售不畅。“在提价不可避免的状况下,通过培训等手段强化服务意识,用更多方式增强品牌与市场的粘性,可以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激发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能力。”何法涧如是说。
事实上,严苛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来讲,或许也是一种机遇。例如应对物流上涨,倒逼企业优化运输系统;应对产业结构调整,也使企业不得不更加关注转型升级。大浪淘沙之后,留在市场上的企业必定经受住了考验,产品质量自然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作为与上下游产业链密切关联的产业,家具企业要打造优质的产品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和把控。但无论市场形势如何,企业都不能失去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在此之上,也更要从多个环节寻求出路。
消费升级离我们每个人的距离都很近,它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拿80、90后消费者举例,他们对于家居消费和品质消费的要求日渐提升,更注重生活需求和舒适需求已成为了这一群体非常明显的特征。
锅碗瓢盆、床单被罩……这些家居日用品正在变得“不是那么熟悉”。京东家居日用大数据显示,80后、90后已经成为绝对的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有很大的升级,尤其是在家居日用品消费中,他们更“讲究”,对产品要求的更为细致。
80后、90后家庭类消费增长明显,家居日用产品要求越来越“讲究”
家居日用品类在线上的爆发式增长与80后、90后成为主力消费者有直接关系——这批习惯了线上消费的用户逐渐成家立业后对线上家居日用品类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并且对商品提出了更多要求。
数据显示,家纺品类重点品牌商家实现翻倍增长,与此同时,产品丰富也呈几何式增长,仅仅传统的四件套,有喜欢全棉针织纱纺的,因为柔滑,无毛刺感;有钟情水洗棉的,因为比纯棉更透气,洗了之后又有旧旧的慵懒随性感;有要求磨毛暖绒的,因为冬天感受更厚软舒适……此外,对被子也有不同的喜好,传统棉花被、羽绒被、蚕丝被、羊毛被都出现了新变化。
同时,家纺类商品作为家庭软饰的重要一部分,年轻的消费者们对于设计和视觉有着自己的个性化的喜好,一些品牌也通过IP合作推出了更多个性化的产品。
随着80后、90后“走进厨房”,一场声势浩大的“厨具升级革命”也在路上,他们在选购厨具商品时更加注重功能的专业性和健康指数。WMF、WOLL、康宁、炊大皇、乐享陶瓷等品牌在京东厨具超级品类日期间带来不同专业属性、不同材质的当家明星产品,压力锅、不粘深煎锅、晶彩透明锅、铸铁炒锅等为代表的功能更加细分的厨具产品增长迅速。
收纳、茶具等“小品类”成黑马,新一代更懂得享受生活
除了厨具、家纺这些必需品快速增长外,更加懂得生活的新一代消费者对茶具、咖啡具、厨房配件以及收纳等日用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看中一些小物件带来的专业功能性。2017年京东收纳用品同比增长超过60%。此外,茶具、紫砂产品消费趋势凸显,“双11”期间,知名品牌东道汝窑茶具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360%。
在京东家居日用负责人看来,新一代年轻人对“家”的消费需求更高,他们由简单的商品消费转向了生活场景的消费,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和家人都更有品质的享受生活,他们会学基础的茶道,会学习怎么冲出更好的咖啡而不是速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对家进行整理和装饰。
品质消费“招蜂引蝶”:国际大牌线上找捷径、民族品牌忙升级
中国品质消费升级的表现让国外品牌加速入局,已经成为主流销售渠道的电商平台成为国际品牌快速洞察国内消费者,拓展中国市场的高效的通道,于是,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也在更加深入和多元。
而国内民族品牌则通过电商加速创新升级,进而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国内家居日用类品牌纷纷加速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专业的明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