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被县级城市“独享”的家居大店模式,开始在一、二线城市越来越多地出现。
3月底,美克美家成都店开业,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而从几年前开始,美克美家旗下独立店就开始了升级之路,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单店面积的不断变大。
实际上,不止是美克美家,国内尝试大店模式的家具品牌还有不少。而采取独立店模式的家具品牌也经常能见到。连续多年的“大家居”概念推动下,独立大店模式正逐步崛起。
“苦行僧”模式
就在几年前,广州一家具品牌宣布破产重组,究其原因,创始人直言是因“扩大自营专卖店”导致。这一度引发市场对于家具品牌直营模式的质疑,如果再加上独立店的模式,更被市场视为是“刀口舔血”。
其实,独立大店模式,在国内市场并非没有土壤。
在国内广阔的县级城市区域,由于其并非家居卖场扩张重点区,对于当地经销商而言,通过开大店,从而涵盖不同类型家具产品、品牌实为不错的选择。多说一句,这些地区也是川企家具长期以来的“核心区”。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连锁家居卖场的主力区域,一、二线城市开独立店风险颇高。
但现如今,一切都开始发生改变了。
美克家居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公司直营店数量129家(多位于一、二线城市),营收超30亿元。此外,美克家居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41.79亿元,同比增长20.5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加10.45%。
多年前,美克美家的一位高管曾经表示,做品牌直营店,就像“苦行僧”。做直营独立店,对企业的资金要求非常高。不论是买店或租店还是建店,巨额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而从公开数据来看,曾经的艰难修行已成正果。
“多品牌+大家居”发力
实际上,伴随着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国内家居行业大店模式倾向正越来越明显。
3月底,美克美家+美克家居成都品牌馆重装开业,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其品牌涵盖美克美家、Caracole、Zest、Rehome、YvvY、EthanAllen、CaracoleSignature等多个品牌。
市场分析,美克美家门店升级,在于推动多品牌战略的进一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美克美家目前在浙江地区的直营店数量达17家,但其门店建筑面积总和2.24万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成都品牌馆一家店的面积就达到了整个浙江门店的45%。
伴随着家居大店频现的同时,是家居巨头的多品牌战略。
就在今年1月份,美克美家以合计近30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两家家具公司股权。
几乎就在同期,国内另外一家软体家具龙头顾家家居则以6500万欧元,与全球软体巨头Natuzzi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并持有51%的股权。
市场分析,包括顾家家居、美克家居在内的国内一线品牌,正逐步建立多品牌矩阵,将极大地丰富和拓展现有的产品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相应品牌的客单价水平。
公开消息显示,美克美家旗下现有8个品牌,包括美克美家、A.R.T、A.R.T。西区、YVVY、姿在家ZestHome、美克美家子品牌Rehome、JonathanCharles、Rowe,其中最后两个为海外品牌。具体店面情况来看:
1、美克美家2017年新增13家店面,截至年末共有93家门店,分布于26个省48个城市。
2、A.R.T共有直营店8家,加盟店103家,覆盖超过90个城市。
3、A.R.T。西区已有3家直营店,14家加盟店,覆盖16个城市。
4、YVVY共有7家直营店。
5、Rehome共有17家店面(直营)。
经销商态度转变
不止是处于领头羊地位的家居企业,就连此前一度不看好大店模式的家具经销商,也正在逐步转变观点。
有经销商就表示,“前些年卖场的品牌优势,成为家居品牌独立店经营的最大阻力,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
一方面,随着家具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在多品牌和大家居的推动下,企业直营独立大店,或是经销商升级独立大店,在体量上完全可以实现支撑,同时终端品牌影响力也在持续上升,店面升级自然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这些年的消费引导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传统卖场内的家具展示方面,由于难以突出品牌特色,在吸引年轻消费者方面已经越来越困难,独立大店则有效地规避了这个弊端。
传统模式还有机会吗?
“自营+大店”模式推进同时,传统的代理模式还有多少机会?至少从目前来看,形势还是比较乐观。
仍以美克美家为例,其升级大店模式同时,营业数据同时也在揭示市场的另一面。那就是在渠道布局稳步推进同时,“加盟收入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7年美克家居加盟业务门店数量117家,营业收入2.89亿元,与2016年的78家,营业收入1.65亿元相比,增长显著。
此外,从收入渠道结构来看,直营、加盟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从2016年的77.27%、4.81%,至2017年变为74.65%、7.05%。
不仅如此,美克家居2018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加盟业务营收0.95亿元,同比增长170.44%。加盟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可以说,传统的家具代理模式,仍是企业做大业绩的重要动力。从这点来看,家具经销商依旧还有机会。
2017年年报披露完毕,定制家具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全年行业营收增速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8家上市公司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双双超过30%,高增长之势延续。
展望未来,在国内房地产销售增速持续下滑背景下,市场担忧作为附属行业的定制家具恐难幸免。但目前看,定制家具的几个逻辑依然没变。首先是行业渗透率,2017年定制家具行业渗透率低于30%,与欧美日韩等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次是集中度,营收口径算CR7是22%,而销量口径算CR7更是低至7%。从企业角度看,产品品类从成熟的橱柜和衣柜逐步向木门、浴室等领域延伸,成长空间也在不断拓宽。
欧派成“双料冠军”
2017年8家定制家具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34.6%,增速较2016年提升3.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净利润35.22亿元,同比增长38.06%。整体而言,在房地产承压背景下,行业营收和利润端均能维持30%以上的增速已属不易。
从个股角度看,按营收规模划分,定制家具各梯队层次依旧分明。第一集团(50亿以上营收规模)中的欧派家居、索菲亚和尚品宅配龙头效应明显,三者营收高达212亿元,其中欧派是出货最多同时赚钱也是最多的企业,2017年实现收入97亿元,实现净利润13亿元,更喜人的是,其含税营业额已经突破百亿元,是业内首家破百亿的企业。索菲亚虽然排名第二,但规模与欧派差距正在拉大,期内分别录得收入和净利润仅为61亿元和9亿元。尚品宅配紧随其后,以53亿元的营收和3.8亿元的净利润规模位居行业第三位。
三者业务各具特色,欧派综合性较强,品牌有定位高端(单店收入高达450万元),橱柜和衣柜业务齐头并进,未来有成为大蓝筹的潜质。索菲亚以衣柜业务见长,橱柜业务经过4年培育,也渐入佳境,只是去年提价战略失误,导致业务增速放缓,但9月后通过促销以及低价引流,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升。尚品宅配的直营店最多,毛利率全行业最高,比龙头欧派还要高出7-8个百分点,但直营带来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严重侵蚀公司利润,2017年尚品的销售净利润率只有7.1%,全行业垫底。
第二集团(10亿-50亿元规模)中志邦股份、好莱客和金牌橱柜2017年营收排名位置不变,期内实现营收依次为21.5亿元、18.6亿元和14.4亿元,增速分别为37.4%,30%和31.1%,其中志邦股份的营收增速是8家公司中最高的。
但如果看净利润的话,志邦只有2.34亿元,金牌橱柜1.66亿元,而好莱客3.48亿元,绝对规模方面好莱客排名首位,主要原因在于志邦和金牌这两年积极向衣柜领域进发,影响了毛利率和期间费用。志邦股份2017年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4.9%和21.56%,比好莱客分别低了3.4%和高了4.7%,金牌橱柜主要是期间费用较高,比好莱客高近10个百分点。
不过长期看,志邦股份和金牌的成长性显然要好于好莱客,前者目前其衣柜业务已经愈发成熟,2017年衣柜经销商发展到了314家,同时店面也提升至395家,营收同比增长145%至2.24亿元,按照公司计划,2018年衣柜收入规模将再翻一番。后者品牌定位高端,产品享有溢价,2017年毛利率高达39%,仅次于直营占比较高的尚品宅配,其高达70%的业绩增速和27.8%的净资产收益率更是让其他七家公司望尘莫及。与志邦一样,金牌旗下的衣柜业务也已走上正轨,17年桔家衣柜达到120家。
第三集团(10亿以下)目前只有皮阿诺和我乐家居,前者2017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8.26亿元和1.03亿元,后者则为9.15亿元和8377万元。这两家公司无论是在渠道扩张还是单店绩效上都逊色不少,我乐2017年拥有门店数量1062家,单店收入为86万元,而皮阿诺拥有门店数量1103家,单店收入只有74万元,前者门店数量行业垫底,后者则是单店收入垫底。
行业高景气度将延续
自2016年4月以来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增速持续下滑,房地产承压背景下,市场认为定制家具企业未来成长性可能受损。但我看来,目前行业的成长逻辑并没有改变。
首先,渗透率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欧美日韩等家具制造成熟的国家,其成品家具与定制家具的比例为3:7。而2017年底国内家具行业内产品结构却与之相反,成品家具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定制家具占比不足3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国内家具制造企业主营收入规模达到9056亿元,同比增长10%,即便不考虑每年整个家具行业的增速,国内定制家具市场理论空间至少也在6300亿元以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其次,龙头集中度偏低。根据欧派年报中披露的数据,2017年行业排名前七位的企业的市占率只有22.1%,如果按照销量口径计算,市占率更低,只有7%。单个企业看,目前我还没有找到最新的单个企业数据,去年上半年欧派在橱柜领域的市占率只有6.2%,假设欧派公布的数据中排名前七位均为上市公司,那么2017年欧派的市占率也只有7%。而欧日韩三个地区排名第一的家居公司市占率都在10%以上,美国橱柜龙头MasterBrand在2014年的市占率就已高达20.8%。
再者,产品品类拓宽。定制家具企业刚起步时,都是聚焦在特定业务或单一产品,随后逐步拓展至其他细分领域,比如欧派一开始做的是橱柜业务,索菲亚则专注衣柜业务,包括金牌橱柜、志邦股份等第二阶梯的企业也都一贯如此。目前整个定制家具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各个细分领域都在做大蛋糕,有资本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就能分得一杯羹。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橱柜市场目前开始进入成熟期,竞争将会加剧,而且橱柜定制涉及“金木水火土”等五个细分领域,比衣柜要复杂很多,技术上也不是同个流水线的。所以可以看到,原来主营为定制衣柜的企业进入橱柜后,要么自身品牌发展困难,要么跟其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最典型的例子如索菲亚。而原来橱柜公司往往可以独挡一面,新业务培育相对容易许多。实际上,从二级市场股价上也可以轻松看出来,原来聚焦衣柜业务的索菲亚和好莱客拓展橱柜业务不顺,去年股价震荡下行,而欧派、志邦、金牌等个股股价则节节攀升。因此,选股上我更倾向于第一大业务为橱柜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