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把钱挣了”,已是奢望,很多代加工厂只能在微利中求生存,微利中谋转型。
双十一将至。双十一是电商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对于家具电商代工厂意味着什么?家具电商企业目前生存状况如何?
家具电商品牌背后的生产者
“全国家具看广东,广东家具看佛山”,佛山乐从、龙江汇聚了大量的家具生产制造企业、家具原材料企业、销售卖场,共同形成了完善的家具产业链。这里是家具线下实体渠道最早最成熟之地,也是家具电商密集充斥的地方。
早在2013年,据天猫、京东商城的统计数据,家具电商销售有50%都在佛山顺德发货,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四年过去了,这个数据只增无减。在淘宝搜索“家具”,共有近5000个家具产品发源地在佛山。
顺德龙江不仅是中国家具材料之都、中国家具制造之都,更获得“中国家具电子商务之都”的称号,和阿里巴巴、京东开展合作,通过会展、协会、设计等完善家居电商链条。
这里的家具企业纷纷触电,不少中小企业选择拓展电商渠道,期待成为下一个林氏木业;有的则为电商企业代工,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赵海所在的工厂,已经连续为某知名电商品牌代工数年,几乎是看着这个电商品牌销售额从几万到几百万再到过亿。在他看来,家具电商从无到有,到形成规模,遇到双十一的风口,大量订单应接不暇,利润虽然不是太高但总体下来也还不错。
赵海回忆自己第一次接到该品牌备战双十一数百万订单时,当时的兴奋劲,觉得“有大把事情可以做了”。
在给家具电商代工期间,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工资比以往每月多出3000多元。
不过,像赵海所在的代工厂在当地属于中型企业,在资金链方面比较雄厚,话语权比较强。
大部分代加工厂由于工厂规模较小,一般只接3万-5万的订单,承担不了过大的资金风险。
“我们不敢扩大生产,顶多在高峰期提高工资水平多招一些工人,谁也不知道环境会怎么变化。”王老板对电商代工单十分谨慎。
除了代加工,他也有自己的品牌。他觉得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他多年来与电商品牌打交道总结出来的经验。
代工厂的多重风险与压力
代工厂是明显的两头在外,即设计、销售环节都在企业外部,自己没有品牌,只接受别人的代工订单。
家具电商代工厂实力各异,在合作方面前的议价权也就不同。
对于处于强势的家居电商品牌,代工厂有多种风险与压力:第一是代工厂需要垫资,每一笔订单,电商企业先付30%-40%的定金,最后双十一消费者确定收货后一段时间,电商企业才给代工厂汇尾款。过程中生产产品的各种费用需要代工厂先行垫付,这样累计下来,一年压一年的旧账根本就不能及时结清;第二是库存压力,一些不好销的款式电商品牌方不补货全部都库存在厂里慢慢卖,在清库存方面也会承担一部分损失;第三是电商品牌方想要好的产品,又不愿出对等的价格,导致代工厂每单的利润很低;第四是淡旺季明显,很多电商品牌一年全靠“双十一”,淡旺季节性明显,代加工企业忙时忙死、闲时闲死,对其人工、厂房等各种资源的灵活性配置要求很高。
代加工厂“利润被压榨”几乎成为共识,2013年就有某知名实体品牌代工厂集体叛变,寄望电商平台反客为主。
在今天家具电商代加工的生存江湖里,合作双方话语权、实力不对等,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商业准则尚未形成。
“站着把钱挣了”,已是奢望,很多代加工厂只能在微利中求生存,微利中谋转型。转型做自主品牌,经历阵痛或可凤凰涅槃;继续代加工,就像温水煮青蛙,生存之忧,一直是代工厂挥之不去的阴影。
赵海现在经常怀念家具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那时厂房里的灯光彻夜通明,流水线上的工人忙碌不息,一件件崭新的家具从他们的手中流向海内外市场。虽然底薪只有800元,但是计件工资能拿到一千五六,还是很可观的。那时候他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有时候加班到天亮,拿着不菲的收入,感觉很值。家具电商双十一初始之时,也是一派繁荣景象,可现在,他也感受到了市场对整个家具代加工厂的冲击,甚至是对整个家具产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