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房地产市场出现变局之时,正是市场格局重塑之际。其中,强化土地储备,是房企谋求规模扩张的重要方式。
??易居克而瑞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TOP100房企共新增货值10.47万亿元,为同期销售金额TOP100房企销售额的1.7倍。其中,十强房企的拿地货值5.7万亿元,已超过TOP11-100房企的总和。上述数据并未经过企业的确认,但被业界认为颇能反应现实。
??这种变化说明,“强者恒强”的逻辑正在持续发生。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首家5000亿规模房企的诞生,行业巨头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即便保持同等的扩张速度,这种差距仍然难以弥合。
??然而,“第一梯队”虽难以追赶,追求规模仍是中小房企的主要选择。有房企人士表示,规模并非评判房企价值的唯一标准,但已成为企业进入下一阶段的“敲门砖”。若无法在规模上继续扩张,即使是2000亿规模的房企,仍有掉队的可能。
??融创或跻身第一梯队
??按照易居克而瑞的统计,融创成为今年补仓规模最大的企业。虽然甚少在招拍挂市场拿地,但融创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共获取1.44万亿元的新增土地货值。而今年前11月,融创的销售规模突破3000亿。
??刚刚突破5000亿规模的碧桂园,则在前11月获取了9944亿元的新增土地货值。此外,恒大的新增货值达到8412亿元,万科达到5637亿元。
??上述四家房企中,恒大、万科、碧桂园均在去年完成了3000亿的销售规模,为公认的“第一梯队”。分析人士认为,按照融创的货值储备,也很有可能迅速跻身这一行列。且融创的大部分货值是在并购市场获得,成本相对较低,这有利于其通过价格策略来完成销售,也更容易获得利润。
??老牌房企中,保利新增货值4843亿,中海新增3320亿,均表现出发力的态势。龙湖、富力也跻身新增货值前十,分别为2605亿和2200亿。
??另有两家“新锐”房企也跻身前十,分别是新增2685亿货值的新城控股,以及新增2981亿货值的福晟集团。
??新城控股起家于江苏常州,项目主要布局在“长三角”区域,2015年登陆A股市场。今年前11月已完成1000亿的销售规模。今年年初,新城董事长王振华还曾提出“5年冲击3000亿”的目标。
??福晟集团总部位于福州,刚刚通过借壳在港上市。按照易居克而瑞的统计,其前11月销售接近300亿。按照福晟的规划,在2016-2025年十年发展期间,总收入达1.68万亿元。其中地产板块8800亿,2020年计划销售目标达1000亿元。
??按照易居克而瑞的统计口径,上述十家房企新增土地货值为5.7万亿元,而百强房企中的剩余90家,新增的总货值还不足5万亿。“越是处于榜单前列的房企,拿地强度越来越大。”上述机构认为,未来百强内的销售集中度也将继续提升。
??大型房企强化土地储备,既是战略眼光的一种体现,也有一定的惯性因素。“理论上讲,当你的规模做到3000亿的时候,每年必须补充同等规模或者更多的货值,否则就没法维持现有的销售规模。如果想要保持增长,就要补充更多的货值。”北京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悉,上述十家房企的新增货值规模,均大于同期的销售规模。融创的新增货值规模,甚至相当于销售规模的4倍以上。
??该人士认为,大型房企需要补充的货值规模本身就偏大,即使按照同等的销售增速,他们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
??“当第一梯队的规模达到5000亿时,后面的企业就很难追赶了。”该人士说,当规模小的时候,差距最多在百亿的量级上;当规模做大时,差距就变成了千亿量级,堪称“鸿沟”。他认为,在融创之后,未来很难有其他企业跻身第一梯队。
??中型房企欲集体发力
??在上述十家房企之外,其余房企也在加快土地储备。
??近两年来,阳光城不断通过并购的方式补充货值。今年前11月,阳光城新增土地货值1525亿元,明显高出其同期的销售规模。由于花费大量资金补仓,阳光城的净负债率一度超过250%。
??这种“手笔”源于阳光城在规模上的野心。今年以来,阳光城先后从碧桂园挖来朱荣斌和吴建斌,从中海挖来阚乃桂,实现管理层的换血。在很多区域公司也通过招兵买马,更换了“一把手”。同时阳光城还效仿碧桂园,启动跟投机制。
??根据一份未经证实的数据,阳光城计划在2018年实现1500亿的销售规模,2019年实现2500亿,2020年完成3500亿。
??中型房企谋求突围,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格局的一个重要变化。近期,旭辉集团副总裁、北京区域事业部总裁孔鹏解读了上述变化,“随着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房企只有出现在第一阵营的镜头里,才更有能力做其他的事情。”今年年初,旭辉也提出“5年业绩达到3000亿”的目标。
??规模并不是衡量房企的唯一指标,但近年来,行业竞争态势不断恶化,中小房企遭遇并购的风险上升,加之融资环境收紧,中小房企的资金成本也在提升。因此,追求规模再度成为行业的主题。
??据悉,很多中小型房企在近些年大幅提升了销售目标,并将中远期的销售规模设定在2000亿、3000亿的水平上。这在以往很难想象。
??某闽系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行业的门槛水涨船高。“现在的2000亿,也就相当于前几年的500亿。”他说,即使是2000亿规模的企业,如果不继续做大做强,也有可能掉队。
??致力于“2020年冲击2000亿”的A股上市房企金科,今年以来便遭遇“野蛮人”融创的举牌。截至目前,融创系已成为金科的第二大股东。
??除在规模上的追求之外,库存大量消耗的现实,也促使企业补充货值。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至2016年,房企购置土地面积的增速分别为-14.0%、-31.7%和-3.4%,连续三年负增长。再加上经历了两个销售“大年”,房企的对补库存的需求十分强烈。
??易居克而瑞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TOP100房企共新增货值10.47万亿元,为同期销售金额TOP100房企销售额的1.7倍。考虑到这些项目未来的增值溢价,未来其实际货值将更大。
??临近年末,土地交易规模仍然庞大,说明企业补仓的热情仍在。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顾虑到融资环境收紧的现实,近期的土地溢价率明显下降。出于对成本的考虑,预计未来企业将更多采取并购的方式补充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