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企业端用住宅搭配商业、低地价培育产业之外,最近半年广州在人才端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在全国首次提出了“租购同权”的概念,还为新就业无房职工提供公租房,甚至为一直被各界视为中低端人口的外来工申请公租房降低门槛。目前广州依然是一线城市中唯一每年划定一定比例公租房、定向提供给外来工的。今年落户番禺智慧城的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登攀就表示,汉得选择在广州落户有很多原因:广州在一线城市中生活成本相对合理,人才吸引力很强,这是其他大城市所不具备的;同时广东作为制造业重要基地有成熟的信息化基础和环境,番禺还拥有全国最好的大学城,是人才的储备地。
??留住人才篇
??限购效果
??今年限购后的有效抑制反弹
??为了控制住宅地价的涨幅,避免高地价传导至房价,今年上半年广州三次升级了住宅地价的拍卖方式:在今年4月份之前,住宅地块拍卖规则是“限地价+竞配建”;5月份之后拍卖规则升级为“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摇号”;7月份之后再度升级为“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摇号”,还要加上引入总部经济或者与村签订开发协议。合富辉煌研究院对比了住宅地价拍卖方式升级之后的效果,4月份第一次升级拍地方式之前,地价约等于周边的楼价,也就是说面粉价约等于面包价,5月份第二次升级之后,地价已经大幅低于周边的楼价。
??在对楼市的需求端进行调控方面,今年广州3·17和3·30连续两次限购之后,限购力度在一线城市里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深圳持平。通过对一线城市限购前后楼市成交量的对比分析,中原地产在广州上半年楼市小结里发现,限购后广州楼市的成交量降幅是最小的:京沪深限购政策出台前后的月成交量普遍降低40%-50%,而广州同样的数据为30%“由成交情况来看,广州楼市的投资投机性需求相对较小,水分相对较小。”
??中原地产还纵向对比了广州今年限购和2010年之后三次限购的效果差异(这三次分别是2010年10月广州首次开始限购、2011年2月限购要求1年社保证明,2013年11月的穗六条)。前三次重大调控后,虽成交量会在次月大幅下降,但政策第二月均会反弹。而今年3·17和3·30限购对市场的压制却是持续性的,完全抑制反弹苗头。而从政策第二月的成交对比,今年限购后的市场跌幅为近六年之最,政策影响远超当年穗六条。
??住房保障
??每年划一定比例公租房 定向给中低收入外来工
??在限购提高购房门槛的同时,广州还在住房保障上走得比京沪深更远。目前北京和上海对于外来人口的管理多有壁垒,相应的两地对于外来人口提供公租房的积极性有限,既无专门政策也无专门的申请通道;而深圳的住房保障政策却偏向实用主义,中高端外地人才可以享受优厚的住房保障,而中低端外地人口则没有特殊照顾。
??作为对比,广州是唯一每年从公租房总量里划定一定比例、定向提供给中低收入外来工的一线城市。从2015年开始,广州市政府公布了《来穗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试行)》,每年从全市保障房总量里划出一定比例,定向提供给外来工。2016年广州从全市公租房中拿出600套,以市价租金7折的标准提供给外来工,最终有138户顺利入住。
??在该细则试行满一年之后,今年广州又进一步降低了外来工申请公租房的门槛,取消了来穗务工人员家庭申请公租房收入和资产方面的限制,将连续办理《广东省居住证》的时间由5年以上缩短至3年以上,而从事环卫、医务护工等服务业的外来工在申请公租房时还能获得额外的加分优势。广州市住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将广东省居住证门槛从5年降为3年这一条,将使得符合这一条款的外来工数量从20万提高到70万。
??租购同权
??广州成为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
??在提高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方面,上个月广州新出台的《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16条发展租房市场的措施,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租购同权”的口号,计划逐步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入读公校的比例。凡是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符合市及所在区积分入学条件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其监护人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由居住地所在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安排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政府补贴的民办学校学位)就读。
??“租购同权”一经提出便迅速引起全国关注,随后广州成为全国首批进行住房租赁试点的12个城市之一。此外,今年广州已经正式实施《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将新就业大学生、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和基本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等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解决青年人口在有经济实力买房前的临时性和周转性住房需求。
??凡是广州注册登记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政法、医疗、交通、环卫等基本公共服务部门和政府批准的其他单位,可以以单位的名义为员工整体申请公租房,而且房源既有在中心城区比如棠下和广氮社区,也有外围区域如白云区龙归城和黄埔瑞安花园,租金全部执行公租房标准,而且租期长达5年。首批7111套由各单位整体申请、面向新就业无房职工的公租房中已经完成了初步申请,共计319个单位成功分到了房源,其中三分之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剩下的以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国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