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的确存在某些中国企业在非理性的海外投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针对海外投资发表看法,他坦言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最头痛的是和中国企业竞争,“因为某些中国企业的出价真是看不懂”。
看不懂的背后是连续三年中国资本在全球市场上的异军突起。
2016 年某航企以65 亿美元买下希尔顿酒店25% 的股权,某保险集团以19.5 亿美元价格收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曾引起轰动,之后斥资65亿美元从黑石手中收购Strategic Hotels&ResortsInc 旗下16 个物业中的15 个。
这两个案例只是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中一个缩影。仲量联行今年初披露的一组数据向我们揭示,中国资本跨境投资“买买买”的豪情与雄心,2016 年中国买家在住宅、商业地产、工业房地产的投资达到330 亿美元,美国以143 亿美元排名第一,其次是香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英国。
此轮房地产投资和早期有所差异,以银行收购自用、大型开发商多元布局、保险长期投资不同,这一轮机构投资者中涌入了中小型开发商、产业集团、地产基金以及高净值人群。
在境外投资放放宽背景下,2016 年比2015年增长53%,然而看似欣喜,这背后隐藏了巨大风险,内保外贷、短贷长投、大额非主业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转移资产等隐患,更有人质疑是否会重蹈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折戟美国的经历。
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日前相继表示,严防对部分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的风险,其中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被“敲黑板”点名。6 月中旬银监会要求银行排查数家企业授信及风险分析,重点针对近年海外投资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企。
以“买买买”为代表的万达近期快速出售超过600 多亿元的资产,王健林并表态,积极响应号召,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7 月29 日,郭广昌在从巴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撰文,“始终相信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整合全球资源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在中国发展。”
“走出去”战略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需要具备对投资标的价值判断,是否可以助推主业发展、是否能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基本导向,同时针对金融体系监管与外汇管理制度,更需要把握理性与非理性边界。
此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外投资经历表明,前期收购的资产到后期成为包袱,除了单纯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直接冲击,在其背后面临所在国的政策、本地化融合风险,以及绿地投资和并购在进入模式、劳工因素以及摩擦应对之策等方面,存在的更多的风险。
因此,致力于成为国际化及为世界所尊重的企业,“买买买”的姿态并不是单纯停留在收购资产上,这仅仅是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人民家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