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成都医药产业重大项目——药明康德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药明康德将把成都市作为国内西部战略发展的首选地,拟投资100亿元,在成都医学城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区。
??成都医学城定位于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是一座以“产、学、研、医、康、养”全链式发展的产业新城。规划到2020年,成都医学城将形成3到4个产业链条完备的生物医学产业集群,实现全口径生物医学产业规模750亿元;到2025年,全口径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像成都医学城这样确定一个主导产业,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园区正在成为成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的重要载体。
??7月2日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以天府科学城、成都医学城和高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自贸区等为载体的创新型园区,充分利用中法、中德、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家级产业合作平台,全面整合双创基地、孵化基地,形成一批有显示度和市场影响力的园区品牌。
??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主业
??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产业同质化问题被提及,目前成都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同质化率分别达到47%、34%、28%。
??产业园区同质发展主要指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园区在功能定位、产业方向、政策设计等方面趋同的现象。在产业方向和产业结构上,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集中于少数几个产业。
??这种同质化竞争削弱了区域竞争力。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看,一个地区发展潜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区域内不同园区彼此分工、合作和要素配置与流动的程度,取决于不同区域的功能培育与个性塑造。由于各种类型、各级别的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定位模糊,导致同一地区不同园区趋向相互竞争,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削弱了园区间相互合作、功能互补的基础条件和可能性,制约了区域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进差异化布局。按照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区,科学定位20个工业园区、10个工业集中区的产业方向,制定园区产业发展目录和规划建设导则,创新园区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向特色园区集中,引导优质资源配置向特色园区倾斜。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提出,充分利用存量资源,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产业园区“二次开发”,合理确定园区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鼓励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引导不符合产业园区定位产业向外转移,原则上每个园区只确定1个主导产业。
??成都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表示,围绕主导产业制定园区产业目录、规划建设导则和针对性的产业激励政策,吸引优质项目、优秀企业和高端要素聚集,做强园区产业特色。未来5年,成都将集中力量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示范性强的智慧园区。
??园区专业化品牌化
??今年6月,成都经开区成功通过全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知名品牌示范区验收。“成都汽车”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583.6亿元,品牌潜在价值评估1037.65亿元,荣获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第三名,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第三名、区域品牌价值100强第五名。
??而成都经开区就是走了一条园区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成都经开区2005年开始发展汽车产业,在此之前,当时的成都经开区“觉得是个项目就可以进来,园区内聚集了机械、电子电气、食品、建材、医药等很多行业的企业”。
??即使在确定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之后,2005~2009年间,成都经开区的发展主要靠神钢等工程机械和川渝中烟来支撑。除此之外,只有2007年吉利汽车8.5万辆的投资项目,这一项目2008年扩大产能到了20万辆。
??不过,坚持专业园区的路子随着大众汽车的落户迅速聚集起来,发展速度迅猛。其中,该一汽-大众基地从奠基到实现100万辆的产量仅用了5年时间,而一汽-大众的第一个100万辆用了12年。如今,成都经开区已成为全国十大汽车产业基地。
??占地约41.15平方公里的成都医学城,正担当起成都发展生物医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引擎。成都医学城将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对接全球的生物医学技术转化中心、全国领先的新型医药医疗产业创新创业基地、西南最大的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聚集区。
??根据规划,成都医学城为“AB分区、两翼齐飞”的空间格局。A区(科技园片区)打造存量提质增效组团、医药工业制造组团、产业配套区,布局医疗器械、医药工业企业。B区(永宁片区)打造医学医疗创新组团、健康生活配套组团、创新服务中心(中瑞低碳示范区),布局大医学、大医疗、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未来10年,成都医学城将围绕生物类似药、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精品专科医疗、第三方专业服务、新兴医疗健康服务、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等八大细分领域,加快转型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的传统链式模式,打通大健康产业链,实现“三医融合”+生物医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跨界融合”。
??专业化品牌化运作取得积极效果。目前成都医学城已拥有“三医”类企业300余家,重点企业80余家。已引进科伦药业、博奥生物、百裕制药、华邦制药、八一康复中心、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四川省新生命干细胞、泰康之家等知名企业入驻发展。今年1~5月,成都医学城199家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246.56 亿元,同比增长12.8%;招商引资项目20个,协议总投资12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3.98亿元。成都医学城已经站到了助力成都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