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都正式迎来第二批“超甲级、甲级商务写字楼”,成都商务楼宇升级“超甲”的范围再度扩围。
??在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对商务楼宇的“立标准、树标杆”,与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密不可分。“楼宇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今天的楼宇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楼宇市场不加以引导、规范,就会成为制约今后产业发展的短板。”
??对于正在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的成都来说,“提档升级”始终是关键词。在7月2日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再次将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放在核心位置,意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服务业供给侧改革。
??如何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成都提出,通过“做大平台经济”、“做强总部经济”、“做优楼宇经济”,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成体系地构建起经济新动能。其中,以“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最高总部、企业区域总部、研发设计总部和运营结算总部”为重点的总部经济,正为成都铺就一条从“工厂成都”向“总部成都”发展之路。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看来,利用好这三种服务业“新经济”,成都很有希望扩大高端服务业的占比,“从而明显拉开与其他同类城市的服务业的差距,从而形成更有纵深的服务业梯队。”
??推进标准化评定 甲级楼宇扩围
??根据此前成都市商务委公示信息,今日挂牌的第二批成都“超甲级商务写字楼”中,在坊间已聚集不少名气的成都来福士广场、恒大中心、四川航空广场、中海国际中心FG座以及上善国际均榜上有名。
??被誉为“立起来的开发区”、“垂直印钞机”,楼宇经济引进税源的作用巨大,也一直是成都服务业发展的重点。2016年,成都中心城区税收贡献上亿的“亿元楼宇”就有47栋,总共贡献税收133.3亿元。
??“楼宇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今天的楼宇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楼宇市场不加以引导、规范,就会成为制约今后产业发展的短板。”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正因为此,成都开展的楼宇标准化评定,也志在释放楼宇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动能。“我们要通过‘立标准、树标杆、提品质、去库存’,推动楼宇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述负责人说。
??自2016年4月第一批“超甲级、甲级”写字楼以来,成都迄今已拥有13栋超甲写字楼,以及17栋甲级写字楼。作为第一批入围的超甲楼宇,仁恒置地(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中兴曾表示,“成都商务写字楼等级评定、楼宇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与政府的城市营销、招商引资有异曲同工之处。”
??记者也注意到,于去年挂牌的第一批超甲写字楼已展现出强劲的“吸金”能力。据相关数据显示,成都首批18栋甲级、超甲级商务写字楼,平均入驻率分别达到73%和81%,入驻楼宇世界500强、总部机构、国有及外资企业增至184家。
??成都的雄心不止于此。在楼宇经济发展上,成都还期望能更上层楼,力争到2020年培育超甲级、甲级写字楼60栋以上,亿元楼宇达到100栋。
??达到这一目标,成都的思路是进一步推动楼宇经济融合发展,其中包含“以楼宇产业承载力提升为主要驱动的‘载体融合’、以产业耦合力协同为主要驱动的‘功能融合’和以外因影响力催化为主要驱动的‘要素融合’”。其中,“楼宇+专业市场”、“楼宇+特色街区”、“楼宇+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模式将成为成都楼宇经济新的重要方向。
??从“工厂成都”到“总部成都”
??在成都车水马龙的中心地带,已升为“超甲”的仁恒置地广场勾勒出人民南路第一高的天际线,也勾画出成都总部聚集楼宇的高度:早在2011年就挂牌成为锦江区总部经济发展基地,仁恒置地广场现已汇聚了杜邦、美赞臣、富士电机、拜耳、全球国际货运、壳牌、赢创德固赛等23家世界500强企业。
??被认为是楼宇经济的“升级版”,总部楼宇已成为成都楼宇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而翻看成都的规划,总部经济更被成都定为发展服务业的又一重点领域:根据成都7月2日出炉的《成都产业发展白皮书》,位于天府新区、高新区、青羊区的三个“总部基地”就被成都列为重点产业园(集聚区)。
??一尘不染的木地板、不留烟蒂的烟灰缸……7月7日,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成都最早的总部基地——青羊区总部基地管委会时,一个井然有序的办公室仿佛在诉说着总部企业在此聚集的奥秘。成都市青羊新城建设管委会投资促进部部长魏韵波正在翻看《京沪穗总部经济发展对成都的启示》,学习其他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
??“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相比,成都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肯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魏韵波告诉记者,“但成都确实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
??盛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成都要有高端的产业组织形式,能带动、辐射更大区域,要承担相应功能发挥相应作用,就要发展总部经济。
??而据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总部经济最重要的是为城市带来大量税收,并能够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思维带动本地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以发挥总部经济的“产业链乘数效应”。
??基于此,成都发展楼宇经济的雄心也不言而喻。到2020年,成都要实现主要产业本地配套率60%以上,变“工厂成都”为“总部成都”。同时,到2022年,总部企业对地方税收增量贡献突破10%,把成都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总部经济品牌城市。
??在魏韵波看来,成都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就是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配套,从吸引人才的角度来吸引企业。他认为,这正是以服务业为主的总部经济所看重的条件。
??以青羊区总部基地为例,截至目前,青羊总部基地已吸引世界500强分支机构9家,全国500强11家入住,已成为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
??聚焦高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从楼宇经济到总部经济,成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聚焦高端、提档升级之路。而在完善产业发展载体上,成都还期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在平台经济上做大文章。
??5月25日,天府新区官网公示的一份京东亚洲一号成都天府新区物流园一期I段项目的环评公告,预示着京东曾公开表示将布局于此的新营业中心的规划将步入轨道。而今年以来,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大型公司就新的落户事项与成都签订了协议,更使这座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发展空间再度延伸。
??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类似,以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为基础的平台经济由于其对税收的强带动性,也被成都重视有加。根据规划,到2020年末,成都期望培育和引进平台企业50家,实现平台企业交易规模占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比重超70%。而对于电商交易规模已于2016年突破万亿的成都,这个数字则意味着服务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在此铺开。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对这三种服务业“新经济”的发展还有更大的期望。据成都市商务委介绍,“做大平台经济、做强总部经济与做优楼宇经济”已被其定位提升服务业产业发展能级、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以此推进成都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何成都有此规划?在盛毅看来,这与成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紧密相关。“成都服务业总量优势不错,但总体来说服务业水平还不够,成都不仅可以、而且有必要从高端入手。”
??一个例子是,服务业于2016年占GDP比重为60.5%的深圳,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已达到70%。而在此基础上,深圳同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1785.88亿元。相较而言,成都同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53.1%,但增加值仅6463.3亿元,对整体经济的带动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盛毅认为,发展这三大服务业新经济,其本质正是搭建吸引企业的平台。
??在成都的规划中,利用这些新的经济形式,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服务”品牌。其将2022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目标定为57%,并期望能够初步建成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