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带动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技能型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大力培育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正在成为我国职业技能培育的发展核心。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文件中指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进程不断在加快,国务院于2016年正式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建筑业的操作模式即将进化成为工业化集成建造。2016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具体指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到2025年,比例将达到50%以上。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 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时间,新基建备受社会关注, 众多研究人士指出:新基建定调下,将形成“老基建复苏、新基建加力”的局面。7月23日,住建部, 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紧跟行业发展潮流,传统产业要想得以发展就必须改造升级。而以建筑工业化、智能化为重要特点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随着“新基建”时代的到来也得到持续发酵升温。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让装配式建筑发展驶入“快车道”。
建筑业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装配式技术已经在各大项目的实施中得到了初步的实现,随着“中国速度”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装配式技术所带来的价值越来越收到广泛的认可,同时也代表着到装配式行业整体发展也将面临更加艰巨的考验。特别是对于装配式专业技能缺乏理解、没有相关人才储备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即将面临被整合、被淘汰出局的局面。
面向市场需求,现今需要懂技术、会施工、精管理的高技能装配式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传统的人才培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严重的制约了建筑建造领域的发展,致使部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当前职业技能培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叠加的背景下,职业技能提升紧迫性更加凸显。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始建于1993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产业工人网络平台建设等人才培养选拔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一直致力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服务,20多年以来,工业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一直本着为行业发展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行业人才发展服务的原则,丰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培养方式,选拔培养了一支具有真才实学,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围绕国家“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不断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顶层设计,将人才培养选拔服务范围从电子通信行业扩展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个行业。融合现有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大数据,建立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人才发展智库,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研究,为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人才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据了解,装配式工程师是指从事装配式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在建筑工程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核准销售、维护、使用各个环节中从事装配式专业技术的人才。装配式工程师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装配式人员,既要有理论水平,也要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装配式工程师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培养从事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技能人才,即面向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装配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技能人才。变“工程施工型”为“制造、施工管理型”,变“粗坯型”为“成品型”。
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和发展中,专业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建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重要基础,而装配式工程师以其特有的技术针对性和融合性,未来将是活跃在我国建筑领域的首要需求型专业技术人员和新时代“大国工匠”。装配式工程师培养计划助力推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发展、改革创新、需求导向原则,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着力强基础、优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建机制、增活力,打造技能省市,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